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正文

卫星新闻 | 从太空见证宁夏的“紫色名片”——戈壁滩上孕育出葡萄酒产业奇迹-天天热头条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宁夏贺兰山东麓位于北纬37度至39度,是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种植“黄金地带”。曾经遍布砾石的戈壁荒滩,如今变成草木葱郁的葡萄园。一座座散发着美学魅力的酒庄建筑、一条条现代化的葡萄酒生产线,合力打造出宁夏耀眼的“紫色名片”。借助卫星图片,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戈壁滩上孕育出的葡萄酒产业奇迹。

“宁夏曾长期依赖煤炭产业……如今,它希望通过葡萄种植和生态旅游来实现转型。得益于干燥气候、充足日照和可以抵挡北风的山脉,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约3.5万公顷的宁夏产区并不缺乏优势……当地希望到2035年将葡萄种植面积扩大两倍,达到约11万公顷……这也被视为向缺乏技能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的一种途径。”去年12月的一篇报道中,法国《世界报》网站曾如是讲述宁夏在葡萄酒产业上展现的雄心壮志。

贺兰山东麓风土条件独特,出产的葡萄酒具有甘润平衡的东方特性。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葡萄酒产业已将这片昔日贫瘠的戈壁荒滩变成了藤蔓万顷的“绿色海洋”。如今,宁夏贺兰山东麓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集中连片葡萄产区。统计数据显示,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达58.3万亩,年产葡萄酒1.38亿瓶,综合产值342.7亿元人民币。2021年,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落户宁夏,葡萄酒产业已成为宁夏重要特色产业。


(资料图)

这是位于宁夏贺兰山东麓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无人机照片,2021年7月6日摄)

在银川市西夏区、金凤区、永宁县、贺兰县等地,百余家风格各异的酒庄在贺兰山东麓拔地而起,还有不少酒庄正在建设之中。酒庄里,游客们在舒缓音乐中碰杯,在微醺中体验浪漫,畅聊人生;窗外,是一望无际的葡萄园。每家酒庄的建筑风格虽有不同,但都在努力生产、存储高质量葡萄酒,致力于葡萄酒文化的推广,为游客提供“诗和远方”。

从空中俯瞰位于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的西鸽酒庄(资料照片)

这是位于宁夏贺兰山东麓闽宁镇的贺兰红酒庄(无人机照片,2021年7月15日摄)

依托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基地、葡萄酒庄集群和沿线历史文化资源,宁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葡萄酒+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把发展葡萄酒产业同全域旅游、教育培训、休闲康养等相结合。据了解,116家已建成的酒庄中,三分之一以上具备旅游接待功能,年接待游客超过135万人次。酒庄旅游已成为宁夏旅游不可或缺的元素。

这是宁夏西鸽酒庄的酿酒车间(2021年10月14日摄)

天地间、藤蔓上,一串串葡萄“串”起了增收富民的产业链,带动不少村庄步入乡村振兴的快车道。位于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的昊苑村近年来以葡萄酒元素为基础,整合乡村生产、生活、生态资源,将“葡萄酒+民宿”打造成为村级特色产业,形成集葡萄酒品鉴、民俗文化、农事体验、特色民宿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新业态。如今,昊苑村中坐落着19座酒庄,有近1.8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每年旅游收入可观,成为发展迅速的“明星村”。

栽下葡萄藤,留住专业人。随着宁夏葡萄酒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葡萄酒专业人士来到这里,让梦想扎根,期盼收获。为了给宁夏葡萄酒产业培养更多人才,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于2013年成立(现为葡萄酒与园艺学院),开设葡萄与葡萄酒工程、营销、文旅3个专业,每年招收百余名学生,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投身葡萄酒行业。

法国人布里斯·勒布克一直致力于在中国推广葡萄酒文化,2018年联合多位中法人士在银川成立了宁夏勒布克葡萄酒文化基金会。他近日告诉记者,品尝宁夏葡萄酒让他联想到法国知名的波尔多葡萄酒,尽管“它们是不同的葡萄酒,但我认为宁夏的葡萄酒真的很棒”!

-END-

策划:倪四义 刘紫凌

监制:冯俊扬 钟昊熹

统筹:杨骏 李钧德 闫珺岩 程瑛

记者:尚栩 艾福梅 杨骏

编辑:王丰丰 司源宿亮张代蕾 刁泽梁尚刚 孙浩

摄影:王鹏

遥感数据与技术支持:郭建伟 谷宁 郭超

新华社国际部、宁夏分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出品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热门资讯